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有独立语言文字,在中国有相当规模的聚居区,但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蒙古语呈退化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蒙古语退化呈回忆趋势,蒙古语已经出现传承困难。如何让蒙古语这一古老的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更有活力,城市蒙古族语言文化传承将成为影响整个蒙古语传承的关键因素。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有蒙古族人口5981340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有蒙古族4226030人。内蒙古蒙古族中有近百万人生活在包头,呼和浩特,乌海,通辽,赤峰,乌兰浩特,锡林郭勒,海拉尔等盟市级以上城市城区。占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总数的25%。然而,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并没有带来蒙古族语言文化的发展,而是加速了蒙古语的退化,城市二代三代蒙古族蒙古语言文化传承很差。笔者通过对呼和浩特、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和海拉尔等蒙古族人口数量多,比例高,有较好语言环境的城市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到,这些城市中的二代蒙古族懂蒙古语的只占极少数,上蒙古语学校的更是寥寥无几。
在呼和浩特、赤峰、通辽、乌兰浩特、海拉尔等大中城市中,除呼和浩特本地区土默特蒙古族已经转用汉语外,其他几个城市所辖旗县都有大量蒙古语人口,但走进城市后的蒙古族很多在家庭用语上转用汉语,城市蒙古族家庭的孩子能听能说蒙古语的已经算是很好,能写的可谓是凤毛鳞角。城市蒙古族家庭往往在家庭内部也用汉语沟通,有的是家长用蒙古语说,孩子用汉语答,形成蒙古族家庭特殊的语言现象。
在赤峰、通辽、乌兰浩特等城市跟当地市民做调查,问城市里讲蒙古语的多吗?受访者无论汉族还是蒙古族基本都是这样的回答。城市里都汉化了,没有说的,有也是从下面乡村或牧区来的。从受访者的态度我们得出这样的答案:本地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都认为蒙古语是农村或牧区人的语言。这无形中是一种语言歧视,对蒙古语使用者产生或大或小的心理暗示。我曾经在通辽等地听到儿童说蒙古语就好奇的多看了他们几眼,但我本无恶意的观察却让小孩子迅速转用了汉语。可能他下意识的以为我对他说蒙古语有轻视的意思吧。这样的环境,是造成城市蒙古族孩子不说蒙古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蒙古人等于乡下人,牧区人,蒙古语是乡村语言,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好多城市长大的蒙古族孩子明明有机会学会蒙古语却不学,能说不说,渐渐在他们的脑子里,母语已经越来越陌生。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说蒙古语,你说蒙古语他用汉语回答,明明听懂了也不说,等年纪大了,想说也开不了口了,因为蒙古语与汉语在发声方式是有较大差别,成年人说起来困难较大。
今天城市蒙古族有这样的语言文化现状很多人会强调政策上不够支持,使用程度低,学而无用等种种原因来解释,甚至是抱怨。但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条件,为什么新疆,西藏的语言文化保护的好?而内蒙古如此之差?可能又有人会说,蒙古族胸怀宽,没有强烈的民族地域意识,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但我认为,这也不过是给自己没有学习传承民族语言文化寻找的托词罢了。汉语有数以百讲的方言,没有那一种方便是政府用语,千百年来,人们依旧说着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语言。我认为,蒙古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危机,还是要从蒙古族朋友自身找一找原因。
第一、汉族有句老话: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没有学好民族语言,首先作父母的应该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孩子没学好蒙古语,试问家长教了吗?蒙古语无用论是谁灌输给孩子的?是孩子先天知道的吗?当然不是。这点,请那些失去母语的蒙古族家长们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第二、语言是需要有能够生存运用的环境。在家庭里家长首先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蒙古语的小环境,有了这个小环境,孩子不用学,家长天天跟孩子说,从小到大,一门语言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不然,为什么民族语言叫母语,因为这是母亲带给他的。
第三、蒙古族朋友应该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强的信心。蒙古族可能较其他民族晚进入城市,但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晚进城并不等于蒙古语就是乡村语言、牧区语言,蒙古族要自己为蒙古语在城市里建立生存空间。这就需要在城市里有蒙古族自己聚族而居的街道社区,以众多家庭组成的更大的蒙古语空间。这一点,汉族在国外近百年创造了先例,欧美的唐人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国内少数民族最成功的就是朝鲜族,他们以较少的人口,较高的教育水平,较高的母语率而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在延吉,在沈阳,都有国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朝鲜族街区,即更好的解决了民族人口就业,也为传承民族语言文化提供了土壤。而蒙古族在内蒙古各大城市中缺少这样的街区和社区,城市蒙古族语言文化成了无源之水,自然就会慢慢枯竭。
第四、城市蒙古族必须要有自己完整的教育体系,目前内蒙古各大城市仅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常常出现生源不足,难以为继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城市蒙古族没有重视母语教育。呼和浩特、赤峰、通辽都有小学到高中条件不错的蒙古语授课学校,而他们的生源都是以周围旗县蒙古族为主,走进城市的蒙古族,获取的文化多元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在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却落后了,所掌握知晓的远不如那些生长在乡村和草原的农民和牧人同胞。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蒙古族人口会越来越多,难道蒙古语和蒙古文化传承的希望要寄托在那些受教育水平最低的农民和牧民同胞身上吗?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以群众为基本,还需要精英的引导,这就是精英的责任。蒙古族城市精英们,要多加考虑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发展前途,抱怨或指责其他因素,可不是精英们该有的行为。一族精英就应该以身作则,在你们抱怨文化传承不力的时候,请问您把您这一代的民族文化都完完全全的传给了自己的子女了吗?
第五、传承民族语言和文化与上学就业有矛盾吗?当下很多蒙古族朋友都在抱怨上蒙古语学校高考专业少,学校少,将来就业难等问题。其实,学好民族语言和上大学其实并不矛盾,中学阶段打好语言基础,如果仅从传承角度,中学学到的语言文化已经可以应付了。中学教育之后,对民族语言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可以继续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和与之相关的科目,如果想选择其他的,那时再去求学于其他也是可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另外,也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学蒙古语授课专业,那何来的政策支持呢?
第六、政策的支持也是争取来的,农牧区的同胞教育水平有限,了解信息有限,这样的责任他们是无法全全承担的。这就需要城市蒙古族精英阶层的努力和实际行动。蒙古族不乏高层领导和高级知识分子,精英们是否为民族尽到责任了呢,应该扪心自问。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的,当然是正当合法的途径。相信,国家希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传承,地区能富裕富强,这样才能边疆稳定。
以我的观点,蒙古族语言文化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城市蒙古族是关键,如果城市蒙古族的语言态度和语言现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蒙古语危机只会加剧,不能缓解。精英引领;家长以身作则;民族社区建立;民族学校生源的稳定;民族自豪感增强;人人有一颗热爱家乡民族的心。这是蒙古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个关键要素。一起加油吧,蒙古同胞们!